信息來源:admin 時間:2018-07-30 瀏覽: 7262次
長期以來,干旱半干旱地區(qū)的綠化是我國國土綠化的重點,也是難點。缺水是制約干旱半干旱地區(qū)造林成活率的主要瓶頸。河北省林科院在實踐基礎上探索出一套沙地林木超深栽節(jié)水造林綜合配套技術,并進行了規(guī)?;茝V示范,實現了一次栽植成活率在85%以上。
這項技術依據干旱沙地土壤水分含量的時空變化規(guī)律,以白榆、樟子松、沙棘為研究對象,培育具有超長垂直根系的深根苗。苗木經2-3個月的培育,垂直根系長度達90厘米以上,通過采取適宜的栽植穴大小和沙土回填方法,可避免因苗木土團與土壤之間的縫隙而影響成活,并采取長莖苗蘸生根粉或保水劑方法進行超深栽。通過采用林木深根苗或長莖苗,造林時直接將苗木根系栽植到水分較多的土壤深層(60厘米以上),使苗木根系能很快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從而解決了常規(guī)技術中因栽植較淺而導致的造林后水分管理不及時、造林成活率較低等問題。
這項技術的主要內容包括“深根、深栽、深灌”3個方面,即深根苗的培育技術(“深根”)、沙地造林深栽技術(“深栽”)和造林后深灌技術(“深灌”)。采用該技術,在河北省環(huán)京津干旱沙地進行造林,即使在栽后無灌水的條件下,造林成活率也能達85%以上,從而實現干旱沙地 “一次造林一次成林”的目標。
這項技術適用于干旱半干旱沙地及其類似地區(qū),尤其適用于在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立地條件較差、水資源嚴重匱乏的沙地區(qū)域造林,具有可操作性強、減少水資源浪費、降低勞力成本、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促進苗木生長的優(yōu)點,對提高沙地造林成活率、加快植被建成速度、高效利用有效的水資源、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特別是對我國水資源匱乏的干旱半干旱沙地造林綠化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